•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2日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30、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音瘛,通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2日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2日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0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0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2日
  • 伤寒杂病论全文(398条)

    伤寒卒病论集 伤寒论序 伤寒卒病论集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卷第二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卷第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卷第六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卷第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卷第七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卷第七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卷第七 辨可发…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2日
  • 张孝骞院士漫谈临床思维

    在现代医学条件下,每一已知的疾病 (另外每年也都发现一些未知的疾病)都有关于病因、病理、症状、体征、治疗、预防等的共同规律,写在书本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应用于具体病人时,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这些规律即共同性,又不能照抄,不能生搬硬套。

    中医临床 2022年5月20日